发展总结
第一阶段:国家作为替代能源战略鼓励发展。2006年~2007年6月,二甲醚作为新型燃料的出现,发改委给予了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,作为新型能源鼓励发展,各化工企业的战略布局快速落子。
第二阶段:2007年~2014年,政策抑制发展阶段,但由于利益的巨大驱动作用,二甲醚行业在政策的抑制之下依然高速发展。
第三阶段:2015年下半年~如今,油价断崖式下跌,带动液化气也狂跌不止,二甲醚与液化气的价差持续缩小,导致二甲醚掺混使用失去动力,二甲醚市场面临开工率仅两成的尴尬局面。
二甲醚的发展历程
二甲醚是一种低成本的煤化工产品,是一种相当完美的燃料,不仅可以用来替代液化石油气,还可以用来替代柴油能源,按道理应该是发展很顺利,但二甲醚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却一波三折,颇具戏剧性。
2005年开始,国家油价一路狂飙,到2008年,国际油价涨至150美金,中国的石油对进口依存度也超过了50%以上,国家开始启动石油能源替代战略。中国是一个多煤少油有气的国家,煤产能排名世界第一,煤的利用基本都是被直接燃烧消耗掉,污染严重,而二甲醚作为煤化工的产物,简单易行,技术成熟,而且是清洁能源,基本没有污染,所以很快二甲醚就被定位为民用燃料的替代能源,从此二甲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。
由于液化气石油气价格的一路狂涨,油荒、气荒频现,有钱买不到油、买不到气的情况屡屡上演,在2005年以后的四年里,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二甲醚生产线建设狂潮,二甲醚产能出现井喷式的爆发增长,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从2005年到2008年,年平均增长率在50%以上。
2013年二甲醚达到产业发展以来最高峰,国内总产能达到1289.8万吨。二甲醚的应用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屡屡打击中依然茁壮成长,二甲醚与液化气的价格差高峰时达到3000元/吨,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,生产出来的二甲醚95%用于液化气掺混顺利的进入千家万户作为燃料消耗掉。由于国家法规政策持续对二甲醚的掺混使用持续打击,而二甲醚做为燃料使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国家标准迟迟未能出台,使得二甲醚的使用始终处于一种灰色发展的地带。